

借助SWOT分析方法為遼寧優化營商環境尋找著力點
遼寧省審計廳派出十九處副處長 佟帥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強調,新時代東北振興要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而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在各級領導干部。時隔兩年,遼寧重溫總書記“9·28”重要講話精神,張國清書記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有“主人翁”意識,樹立“人人都是營商環境,個個都是開放形象”理念。我身為遼寧公務員的一份子,為優化營商環境能夠有的放矢,現采用SWOT分析方法對營商環境現狀進行分析,進而尋找優化營商環境的著力點,向營商環境優化建言獻策。
一、遼寧營商環境的SWOT分析
所謂SWOT分析,就是基于內外部競爭環境和競爭條件的態勢分析,將與研究對象相關的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機會、威脅等列舉出來,對各種因素相互匹配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具有決策性的結論。
(一)遼寧營商環境的優勢條件。
1.擁有經濟發展的雙引擎,是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排頭兵。2019年遼寧省地區生產總值24909.5億元,接近吉林和黑龍江兩省的總和,在東北地區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沈陽和大連兩市地區生產總值的總和約占全省的60%,是全省優質資源的集中地,經濟發展的潛力和后勁十足,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雙引擎,能夠有效地帶動其他12個地市發展。
2.擁有眾多的高等院校,是全國人均占有高等教育資源的領先區域。2019年遼寧省集聚普通高等學校115所,位列全國第10位,當年招生33.11萬人,位列全國第12位,擁有大連理工大學和東北大學2所“985工程”兼“雙一流”大學?,F有常住人口4352萬人,每百萬人擁有2.64所普通高等學校,位列全國第4位,人均受高等教育機會大。
3.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條件。遼寧瀕臨黃渤海,與吉林、內蒙古、河北接壤,緊鄰朝鮮、韓國、日本,靠近俄羅斯,既沿海又沿邊,大陸海岸線2110公里,沿海港口6個,民航機場8個,地處環渤海和東北亞地區中心地帶。省內高速鐵路2036公里,形成以沈陽為中心的兩小時經濟圈,為各地市協同發展架設了新的橋梁。
(二)遼寧營商環境的劣勢條件。
1.體制機制存在障礙,思想觀念相對滯后。遼寧屬于進入計劃經濟最早、退出計劃經濟最晚的地區,計劃經濟思維慣性強大,體制和機制性包袱較重,難以同市場完全對接,對新常態的不適表現更明顯。一些政府部門的“官本位”思想嚴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難以充分發揮決定性作用,經濟發展的自由程度和開放程度不足。
2.優秀人才流失嚴重,中高端應用型人才匱乏。以大連理工大學2019屆畢業生就業情況為例,本科畢業生40.85%留遼寧就業,研究生畢業生16.00%留遼寧就業,與往年相比本科生留遼就業逐年遞增,研究生逐年遞減,整體水平有待提升。以上優秀畢業生去向情況,與遼寧企業在本土難以找到所需的技術人才,尤其是中高端應用型人才短缺的現狀相互印證。
3.國有企業包袱沉重,民營經濟活力不足。遼寧國有企業在傳統產業、產能過剩行業、重化工行業分布較多,科技創新活動不活躍、經營管理能力不足、市場競爭意識不強等問題限制了改革創新的進程。同時,2019年全省私營企業88.34萬戶,其中大部分私營企業依然固守家庭經營的舊理念,缺少競爭力強的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群體也有待擴大。
(三)遼寧營商環境面臨的機遇。
1.國家政策集中利好,能夠充分享受改革發展紅利。東北地區是全國經濟的重要增長極,國家相繼出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東北地區深化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大力支持東北地區發展。遼寧省較早地獲批自由貿易試驗區,全國首個改革創新示范區落戶沈撫新區,各項東北振興專項資金相繼注入,遼寧正在面臨利好時間窗口。
2.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加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以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為科技創新提供了新的領域空間,催生了量大面廣的市場主體,推動產業機構轉型升級,全球經濟進入新舊動能轉換期。遼寧錨定這個戰略機遇期,積極參與新的市場格局和經濟秩序重組過程,縮短與發達經濟區域的發展差距和時間進程,在新一輪競爭中搶占先機。
二、遼寧營商環境的優化建議
(一)放大優勢,提升遼寧營商環境的吸引力。
1.強化雙引擎的帶動能力,加大對周邊城市的輻射作用。加大創建沈陽國家中心城市的步伐,構建以沈陽為中心節點的鏈接周邊城市的“沈陽都市圈”,賦予周邊城市“衛星城”的輔助功能。充分發揮大連海上港口優勢,打造國際航運樞紐,形成國際航運中心、貿易中心、金融服務體系相互融合的格局,推動大連與營口、丹東的協同發展。
2.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加大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激勵。充分發揮大連理工大學和東北大學的“龍頭”帶動作用,加大全省高校合作交流的深度,促進產學研用有機結合,培養適應產業創新發展的中高端應用型人才。提高科技人員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收益比例,嚴格落實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探索建立科技成果市場定價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
3.發揮獨特區位優勢,加大國內競爭和對外開放水平。以海洋旅游和冰雪度假帶動遼寧人氣,以產業數字化的應用場景優勢和數字產業化的數據資源優勢創造更多消費場景,為遼寧全面提升國內競爭力聚合口碑和超前布局。充分利用夏季達沃斯論壇等國際交流平臺,擴展遼寧與世界交流通道,深耕東北亞、拓展“一帶一路”市場、布局中東歐,形成雙向開放新局面。
(二)轉化劣勢,打破“投資不過山海關”的阻礙力。
1.構筑人才資源高地,切實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加深人才是企業發展動力之源的認識,在引進外來優秀人才的同時更要留住本土人才。營造尊重人才、扶持人才的良好氛圍,健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的機制,打破部門、身份和地域界限。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和體現智力價值的分配導向,讓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得到合理回報。
2.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進程。以企業和群眾需求為導向,完善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的功能和覆蓋范圍,著力打通業務鏈條和數據共享堵點,為實現更多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做好準備。以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為原則,在主體明確和產權清晰的條件下,做好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
3.打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不斷激發民營企業的活力和創造力。以公正監管促進公平競爭,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信用監管、包容審慎監管、“互聯網+監管”等監管方式,提高監管執法的規范性和透明度,減少人為干預。著力打造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的發展環境,保障民營企業享有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平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等權利。
(三)把握機遇,提高遼寧高質量發展的戰斗力。
1.用足用好優惠政策,切實把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實效。在落實優惠政策的同時要引導市場主體主動適應政策需要,把優惠政策“應享盡享”作為一項剛性要求,爭取最大限度運用和享受政策。鼓勵各地區各部門從實際出發,以解決市場主體和群眾關切為切入點,倒逼政府部門深化改革、改進服務,出臺更有針對性的優惠政策,助推企業提質增效。
2.降低就業創業門檻,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化行業從業條件,促進人才流動和靈活就業,增加新業態應用場景等供給,實施體檢結果互認、政府及公共服務機構數據開放共享等具體舉措。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5G商用發展步伐,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和增長極。
(四)應對挑戰,增強各類市場主體的支撐力。
1.提升涉企服務質量和效率,激發企業發展內生動力。提高企業開辦經營便利程度,推進“一業一證”改革。提升進出口通關效率,實行企業自主選擇是否陪同查驗。優化動產擔保融資服務,引導商業銀行支持中小企業以應收賬款等動產和權利進行融資。以“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的營商環境滋養企業高質量發展,企業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2.完善優化營商環境長效機制,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健全以政策時度效評估為重點的政策評估制度,使政策更加科學精準、務實管用。以企業和群眾訴求為牽引,建立常態化政企溝通聯系機制。動態更新惠企政策清單,根據企業所屬行業、規模等主動精準推送惠企政策。以長效機制為保障,努力把遼寧打造成國內投資的熱點地區和國際投資的理想地區。
以上是運用SWOT分析方法對遼寧營商環境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揚長避短的、有針對性的建議,希望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接下來,我要將個人的“小我”融入到遼寧事業發展的“大我”中來,敢擔當、求實效、干實事,為實現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全部力量。